4月1日,我国起征环境保护税
4月1日是环境保护税首个征期的第一天,当天上午,上海市浦东新区税务局开出我国首张环境保护税税票。
领取这张发票的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财务人员表示,环境保护“费改税”后,企业因污染物排放量低于国家标准,享受到了税收优惠。本应交9400多元,减免近600元后,实际缴纳税款是8800多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取代了施行了近40年的排污收费制度,征税对象是指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4类应税污染物,纳税人为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少排污少交税,企业节能减排动力大增,“环保税确立了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和高危多征、低危少征的正向减排激励机制,有利于引导企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根据环境保护税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纳税人排放应税大气污染物或者水污染物的浓度值低于排放标准30的,减按75征收环境保护税;低于排放标准50的,减按50征收环境保护税。
这一征收机制,带来企业的发展思路转变,节能减排成为“有利可图”的事情。
“我们从2016年开始进行超低排放改造,2017年7月4台机组的改造全部完成,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进一步降低,每年可减少税费成本150万元左右。”华能烟台发电有限公司财务部主管勇雪梅说。
因地制宜确定税额
税收全部留给地方财政,调动地方治污积极性
环保税法规定的税额下限为:大气污染物每污染当量1.2元,水污染物每污染当量1.4元;税额上限为不超过最低标准的10倍。
各省份按照税法授权,出台了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税额标准。以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京津冀地区为例,北京市按照10倍的上限确定了本地区适用税额,即大气、水污染物适用税额分别为每污染当量12元和14元;河北省则按照最低标准的8倍,确定了环京13县大部分水污染物的适用税额。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按环保税法规定上限执行的表决稿,获得全票通过。
辽宁、吉林、江西、陕西等省份则执行了最低标准,即每污染当量分别为1.2元和1.4元。
江西省财政厅厅长胡强表示,采用国家规定的最低值,主要是考虑到当前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欠发达阶段,有助于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未来可能根据本省环境质量指标以及环保税实际征收情况,按法律程序适当调整。
还有一些省份采取了适中的税额,如江苏规定大气和水污染物征收税额分别是每污染当量4.8元和5.6元,四川分别为3.9元和2.8元。云南省规定,今年税额为大气污染物1.2元,水污染物1.4元;从2019年1月起,执行税额提高到大气污染物2.8元,水污染物3.5元。
为促进各地保护和改善环境、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国务院决定,环境保护税全部作为地方收入。此前,排污费征收后实行中央和地方1∶9分成的收入划分原则。
“环保税作为地方收入,能够调动地方积极性,让地方更有效地防控环境污染。”北京市地税局税收管理三处处长陆坤介绍,2016年,北京排污费收入为6.13亿元,但大气污染治理投入达165.6亿元、水资源保护投入达176.6亿元,远高于排污收费金额,从高确定税额标准,充分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有利于强化排污者责任。
税收执法刚性增强
企业偷逃税款将面临最高5倍罚款,甚至承担刑事责任
从排污费到环保税,绝不是简单的名称变化,而是从制度设计到具体执行的全方位转变。
“税比费具有更强的刚性。”华能大连电厂环保主管王刚的第一感觉就是:违法成本提高了。
我国法律规定,如果认定企业偷税,税务机关将追缴企业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和滞纳金,并处相应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还要被追究刑事责任。“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一旦有关于税收方面的负面新闻,将严重影响公司股价,违反税法的成本更高。”王刚说。
而此前,对企业排污费谎报瞒报、拒不缴纳等情况,《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仅规定了3倍以下的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等措施,在实际执行中威慑力明显不足。